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关于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临沂大学费县校区积极响应。2023年8月10日至8月13日,临沂大学“探访红色旅游资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开展为期4天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在夏蔚镇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团队走进乡野、深入村民生活,推广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一线调研,理论融入实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临沂大学费县校区李善峰老师带领“探访红色旅游资源,推普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沂水县境西南部的“红色王庄,樱桃崮里”——夏蔚镇进行调研实践,了解该地落实乡村振兴、产业致富等相关政策的情况,考察旅游特色项目与村民极强创业的实践。“文学青年学子唯有深入实践,才能深切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依托临沂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团队分工明确,围绕普通话调查推广、红色文化故事探寻宣传、乡村振兴产业参观调研三个主题有序展开调研实践。队长李玉富通过座谈,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综合设计出各类贴合调研对象工作性质的相关问题,通过问卷和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探究夏蔚镇政府与民宿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应用情况,并结合当地实际和专业理论提供传播多种实用性强、高效速通的普通话学习和提升路径。团队成员们通过聆听报告、举行红色故事会、实地进行红色文化体验等形式,深入了解夏蔚镇的旅游文化发展与当地村民们的普通话水平,并提出可操作性与实施性强的意见。团队成员们在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深入基层,用心观察、动脑思考、学以致用。
推普立足沂蒙精神,语言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乡村。而将语言赋能乡村振兴,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立足“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对完成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推动项目落实,意义深远。团队成员先后参观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了解体验坪上人家、大战地等精品民宿,了解到当地独特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拜访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和烈士陵园,感悟宝贵沂蒙精神的发祥荟萃。在深入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普通话使用情况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变化后,团队成员不由感慨:“这次真切身感受政府工作落到实处的喜悦和心系百姓谋幸福的基层工作人员的不易!”乡村语言建设作为乡村文化的支点,更要切实推普,改善村民的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
传播红色故事,提升语言能力
红色基因是历史的积淀。一本好书、一个好故事、一部好影片,既是一扇让人走进历史、感知历史的窗口,也是一颗让人从心里萌发对沂蒙精神认同并产生共鸣的种子。团队成员提前梳理红色故事,通过对相关老党员的采访,将红色故事整理成故事书,带领村民们汲取红色力量,用好红色资源,赓续沂蒙血脉。
8月12日,团队成员前往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村张授英老人家,对其及附近居民就王庄发展脉络、现状、了解认识等展开专项调研。通过面向沂蒙老集数百人现场发放和征收问卷和专线采访,深入了解沂蒙红色文化内涵和普及程度。同时,在夏蔚镇团委大力支持的前提下,团队成员采访了解到目前党政工作人员关爱老人的工作情况,深刻体会到思想坚定是指导实践的中流砥柱,思想理论清醒,政治才能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李文琪自豪地说:“我们是以语为刃的先锋队,要将沂蒙红色革命沃土上的英雄故事、丰厚的红色文化,用青年的声音传播开来。”
“探访红色旅游资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脚步永不停歇,继续追寻红色基因,传承沂蒙精神,走出校园,回馈社会,书写一份令个人自豪,群体认同,社会认可,祖国满意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