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记者 余淮 通讯员 许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对湖北武汉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作为武汉交通运输领域的参与者与建设者,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11月14日,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主题报告会交通运输专场上,武汉天河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小平分享了湖北机场集团在交通优势转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及枢纽经济发展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武汉天河机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左小平现场作报告。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深耕交通优势转化 助力“武汉造”走向世界
武汉科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厚实、营商环境优越,经济增长势头强劲,是发展临空经济的理想之地。天河机场作为武汉的空中门户,依托2小时高铁圈及1.5小时飞行圈,借力覆盖全国90%经济总量区域和80%人口的区位优势,加速构建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空中通道,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航线200余条,基本形成“洲际连通、亚太畅通、国内畅达”的航空运输网。
花湖机场着力重构航空物流格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激活区域经济引擎,打通了内陆开放“空中出海口”,累计开通国内国际货运航线81条,基本形成“一夜达全国、隔日连世界”快货物流圈。
“机场集团始终秉承‘服务地方、联通世界’初心,依托花湖、联动天河,不断推进多式联运,助力‘武汉造’产品走向世界。”左小平说。
武汉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国际一流航空枢纽行列
报告会上,左小平重点介绍了武汉天河机场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天河机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着力打造全流程自助服务与“无纸化通关”、“一张脸通行”的智慧机场。不断加大中转建设,着力打造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国内最优中转机场”;2023年武汉中转旅客吞吐量激增至308.8万人次,占比12%,较上一年增长195.9%,增速居全国第一,总量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第十;今年6月,T3航站中转休息区正式开业,中转服务更上一层楼。
今年投入使用的,还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这标志着武汉机场正式步入“三航站楼+三跑道”的国际一流航空枢纽行列,与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并肩而立。
左小平介绍,通过武汉、鄂州航空客货“双枢纽”建设,构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让旅客和货物便捷穿梭于机场,实现三公里跑道联通世界的愿景。
左小平现场作报告。长江网记者彭年 摄
发挥机场门户作用 推动“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跃升
武汉机场充分发挥“窗口+门户”独特优势,吸引航空产业集聚,致力于成为临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报告会上,左小平介绍了天河机场新作为:引进国际著名机场服务商、两家高端酒店入驻,打造全新的机场商业业态;创新推出“鄂港通天下”航线产品,加速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助力武汉从“九省通衢”向“九州通衢”的能级跃升;机场保障能力加速提升至每年6300万人次,助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向武汉汇聚,为推动现代武汉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加速嬗变发挥积极作用。
“湖北机场集团将继续深挖交通区位之‘优’,夯实战略支点之‘重’,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行动为推动武汉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左小平表示。
(值班总编辑 王雪 值班主任 熊展平 值班编辑 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