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8日讯 “今后,这里出厂的自来水可直饮,口感还蛮清甜!”3月7日,在位于梁子湖畔的梁子湖应急水厂建设现场施工繁忙,现场施工负责人覃练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这个好消息。
梁子湖应急水厂是湖北省、武汉市重点民生工程,其新建工程已在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入“武汉市强化公共保障”重点项目清单。
工作人员正在沉淀气浮池施工。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建设一座水厂,水质是关键。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发现,梁子湖应急水厂在提升出水品质上暗藏“秘籍”。
“我们使用三种方式:湖心取水、双层滤膜工艺、AI智慧水厂,保证水质比家用级净水器还高。”当天,承担这个水厂建设和运营的三峡江南水务公司负责人手指远处的湖面说,“你看,我们使用顶管技术将取水管顶到500米处的湖心。从湖心取水,这就保证从源头上取得优质水源。”
施工人员正在安排项目施工。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为了保证在最合适的距离、深度取到更好的水,我们从2021年的预研阶段就开始搜集水源地水质数据、对梁子湖取水区域进行水质监测,这个区域的水质达到了Ⅱ类水标准。”覃练介绍,梁子湖应急水厂在传统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了“超滤+纳滤”双膜净化处理工艺,这也是武汉地区首次采用这种“双膜”工艺的水厂,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双膜工艺水厂、武汉生产标准最高的水厂之一。
2个沉淀气浮池接近完工。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摄
何为双膜净化处理?项目生产负责人张磊解释,其一是超滤膜,能够截留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细菌和病毒等颗粒物;其二是“孔洞”更小的纳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抗生素、藻毒素等微量物质,对无机离子进行选择性截留,保留水中一些人体必需的无机离子,让硬水变软水,口感更好。
这个水厂“智商”也很高。长江日报记者得知,水厂将采用AI自动化控制技术对运营各环节进行监控,实现一键启动,快速应急。
项目建设前和目前施工状态的同角度航拍图。通讯员洪欣怡 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建设现场一侧的龙泉街道闵家湾湖边是江夏区投资兴建的覃庙水厂。该厂建于2007年,日供水能力为2万吨/日。
“梁子湖应急水厂一期建好后将拆除覃庙水厂,并在其基础上建设二期工程。届时,新厂就取代老厂的供水功能,将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江南水务公司负责人介绍。
梁子湖水厂服务范围的示意图。通讯员洪欣怡 供图
据悉,梁子湖应急水厂可“平战结合”,平时,以日供水能力20万吨就近为江夏庙山区域及东湖高新中心区域供水;应急状态下,供水量可增至50万吨/日,供应整个江南片区,可保660万人应急供水。这相当于保障武汉一半的常住人口(1364.89万人)的直饮需求。
目前,水厂的一期土建已完成60%,工程总进度45%。
武汉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梁子湖应急水厂计划于今年底建成。目前正在倒推工期,争取6月底前具备通水功能。
了解多一点:
武汉为何建设首个应急水厂?
对于武汉建设首个应急水厂的原因,江南水务公司负责人解释,宏观上,这是国家建设韧性安全城市的需要。梁子湖水厂首创以“应急水厂+智慧管网”为核心的城市韧性安全供水保障体系,就是为了持续提高城市供水全生命周期风险防控能力,以供水高质量发展助力武汉建设“韧性安全城市”。
其次,进一步优化城市供水资源配置。武汉市当前拥有一套多元化的取水体系,水源地集中于“两江、八河、两湖、七库”,其中长江与汉江承担了92%的取水量。这种高度依赖“两江”的水源供给方式,存在一定的供水风险。
此外,建设应急水厂也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正在引进一批高新企业,它们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居民用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需要提前“储备”。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余为 洪欣怡 刘静怡)
【编辑:符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