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今风·人民艺术家》王文平 专访作品展

王文平:号痴墨堂主人,又号九一居士,法号慧菩。生于四川绵阳,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和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

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报山水画百家、文化部高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夏文脉美术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竹林书画院会员、大风堂中国美术研究会浙江分会副会长,浙东画院副院长,浙江省政协诗书画之友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甲骨文学会会员创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会员,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杭州滨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墨痴书画院院长。北京工作室毗邻中国国家画院。

2017年山水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书画作品曾在国内外多家机构展览。《美术报》、《书法报》、《中国农村商报》、浙江教育科技频道、央视书画频道等均有专题报道。

传略及书画作品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选集》等多部专集。

出版个人专辑《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王文平卷》、《王文平国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人民艺术家—王文平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多次于北京(民族文化宫、光大银行)、天津、杭州等地成功举办个人艺术展。

个人追求四全,潜心研究诗书画印及相关姊妹艺术。诗词律自唐宋,情真意切;书法晋唐,法度谨严;画追宋元,笔精墨妙;印宗秦汉,古朴自然。

清静之中见禅心

■林乾良

先贤之于学艺,每谓不痴迷难期于成。以故,别号中有此者每可见之。余以生于寿山石之乡而长于西泠之畔,遂号印迷。弟子王文平则颜所居为痴墨堂。先后辉映,可谓巧矣。余闽人,王川籍。以爱六桥三竺之山川灵异、人文鼎盛故,遂皆移居于杭。

王文平,一九七一年生于四川绵阳。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及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今任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之江书画院副院长等职。所创痴墨堂,实兼研究、交流、教学诸功用,往来者踵相接焉,甚延时誉。

潘天寿与余任天,均余之西泠印社先辈也。拙著《西泠群星》中称:“潘对余之艺术与学识,十分推重。曾在《东南日报》上撰文以赞之:‘余君作画外,复精篆刻,擅书法,工呤咏。经师子渊云:艺术不在绝而在通;不限书、画、诗三绝,应加金石为四通。画通于书,通于诗,而金石实为其骨干。君锲而不舍,庶几兼之’。”余其所以引此文者,盖文平亦庶几近之也。金石,自古有专学,另有“吉金贞石”之称。因印以篆为主,故今称篆刻。印人之佳者,必兼研究古金石文,遂有“金石家”之美称。上述诸艺中,以金石为最艰深。海内外均知:中国之造型艺术以“金石书画”最称奇葩。画家兼有书名者实不多。名公如任伯年,即以不精于书故而多穷款。又能篆刻者则更少矣。至今,拍卖会上得高价者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及潘、余公等,皆金石书画家也。

文平自幼信佛,曾皈依佛门得赐名慧菩。从画史论,清初之画坛自以“四僧”、“八怪”为最佳。僧不必说矣,怪亦多嗜禅者。如金冬心,即号心出家庵、粥饭僧等。僧中,石涛与八大尤为特出。两公皆朱明皇室后裔。入清后,感社稷之沧桑,遂遁入佛门,且以画自乐,成就非凡。石涛所撰之《画语录》,极受后人拥戴。文革中,浙江美院孔仲起曾恳余为作“尊受”二印。“尊受”虽仅两字,而言简意深。不但为禅语,更通于画理。佛云:“识缘名色”,识与受互为因果。以今日语言论之,盖指主客观依存关系,当尊重生活感受之意。先有感性,始能经融悟而臻于理性。余极善此旨,故四十多年来累累以制印,遂有《尊受印谱》行世。文平于石涛之“搜尽奇峰打草稿”句,影响至深。历年来,彼奔走于泰山、嵩山、黄山、庐山,以及武当、三清、大理、九寨。每至一处,必深入奥区,以翰墨存所受。吾忘年交吴一峰自号“大走客”,文平亦仿佛似之。

禅悦极有利于修身养性。文平秉性平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耐得寂寞而不随波逐流;虚心好学而又尊师重道。于学于艺,其刻苦奋进之精神感人至深。缘此,各地颇多交游。

文平四通之中,自以画为第一,书与印次之,诗词为殿。画亦诸途并进,而以山水为第一,盖得益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者也。然花卉与人物,亦颇有可观者。诸艺均植根传统,试图创新,并时有所获。综观所作,格调高雅,怎一个清静境界了得。清净、静虚,通于禅理,不着尘埃。

善哉文平,远到之成余以期汝。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