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街道,是人们在一座城市生活的场景、奋斗的空间。在支点建设中走在前列,武汉每一个街道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聚力支点,看街区36变”,今起,长江日报“街力赛”专栏将结合干部素质提升年的要求,聚焦武汉一批街道的转型发展与基层治理。
□ 长江日报记者杨晓雨 通讯员罗丽梅 王志昭
15日上午,在江夏区纸坊街道宁安社区,67岁的李美珍老人站在加装的电梯里感慨:“终于有了电梯,不然年纪大了上下楼真不方便。”3公里外,马山社区博雅豪庭小区,曾经堆满杂物的架空层,58岁的彭先旺带着小孙女正在阅读绘本,笑声不时传出。
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却由同一把“金钥匙”开启——让居民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合伙人”。
纸坊街道地处江夏区中心,典型的以城带乡的街区,下辖640个小区、134个村湾,治理面临多重挑战。
昨日,街道书记王彬告诉长江日报“街力赛”专栏记者:“激发居民内生动力、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是破题关键,我们创新性提出并实践‘居民治理合伙人’模式,携手居民共建共享烟火气里的幸福纸坊。”
纸坊,在历史上曾因造纸盛行而得名,如今,基层治理“合伙人”持续为居民带来新感受。
■ “社区能人”当家,个个都是行家里手——
电梯加装困局得到破解
宁安社区老公安局南片小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共有住户58户,常住居民134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41人。加装电梯,是居住在中高层老人的共同诉求。
“低层住户不愿装,费用分摊难。”48岁的住户刘阿姨虽然想装,但在正式动工前一直没抱太大希望。
宁安社区书记彭桂荣明白,“这个事要做成,得让街坊信得过、有本事的能人站出来”。于是,社区在小区群里寻找“小区治理合伙人”。很快,退休干部杨清伟、业委会主任叶华东、热心党员干阿姨、有工程背景的曾师傅等纷纷被大家推举出来,组建成了“加梯攻坚团”。
有了他们和社区一道去附近小区学习费用分摊方案,参观示范项目,邀请相关部门现场破解消防、燃气问题。杨清伟成为“首席协调员”,凭借威望和耐心楼上楼下穿梭。“政策通”叶华东专职跑手续,将复杂的流程梳理成清晰的“明白账”。施工中,热情爽朗的干阿姨成为“润滑剂”。曾师傅化身“铁面监理”,每天拿着自己的专业工具盯质量。
宁安经验迅速点燃了纸坊街道加梯热情:花山社区高效完成2个单元加梯签约;三潭探索“台阶摊费”模式缓解资金压力;古驿社区党员带头包楼栋加速民意统一。截至今年6月,街道已完成加装电梯9部,惠及600余名上楼下楼的居民。
■ 社区统筹,企业参与,居民共享——
杂乱空间焕新“全龄社交生活馆”
炎炎夏日,马山社区博雅豪庭小区2栋的架空层内却十分凉快。居民们读书、绘画、健身、聊天,十分惬意。
马山社区博雅豪庭小区的“全龄社交生活馆”内,孩子们在参加活动。
“去年8月启动建设,11月开放,我全程见证了这里的蜕变。”“00后”居民涂慧娴回忆道,“以前这里破自行车、旧家具堆积如山,环境脏乱。还有居民聚集打牌,投诉不断。”
社区联合物业多次整治,效果有限。社区书记谭桂芳和同事们转换思路:“堵不如疏,何不改造这里,引导居民开展健康活动?”征集意见时,临近架空层的住户却强烈反对:“已经很吵了,再改成活动空间,岂不是全天不得安宁?”
面对阻力,社区工作人员和业委会多次上门沟通,详细讲解规划思路,并郑重承诺:将严格管控开放时间,确保午休、晚间及周末等时段不影响居民休息。最终,反对的声音消失了。
结合居民的想法,这里被设计成集绘画室、书法坊、绘本馆、健身房、康养室等于一体的“全龄社交生活馆”。
为保障长效运营,一方面社区引入“百岁人生”等专业机构驻点,提供养老照护等服务;另一方面,社区、企业、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管理,引导居民从受益者向参与者转变。
“百岁人生”工作人员高露忙并快乐着:“天天人气爆棚!日均接待超百人。午饭后尤其热闹,爷爷、奶奶们喝茶、看剧、唠嗑、做理疗,其乐融融。”
开放至今,这里已举办节庆派对、助老关怀、少年实践营、技能培训等60多场活动,服务超2000人次。
■ 居民骨干、外卖骑手成为微网格员——
“微网实格”筑牢最小幸福生活圈
今年,围绕转型闯关,纸坊街道还在探索推广“微网实格”深耕治理体系,赋予治理末梢更强生命力,全维服务纸坊居民幸福生活圈。
据介绍,“微网实格”以3小时内网格力量完成入户排查和宣传组织动员为基本要求,划分“微网格”,按照“熟人、熟地、熟事”的原则,从小区居住地的党员代表、居民骨干中选配微网格员,让微网格员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我们将全街道12个试点小区科学划分为33个微网格,选配了122名微网格员。”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实施。
在龙井社区,3名骑手成为流动网格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化身发现各种问题的“移动探头”。从今年1月到现在,已经累计上报问题线索66条。
龙井社区书记刘红秀介绍:“骑手通过‘随手拍’上传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上报社区,网格员须在15分钟内响应,48小时内办结反馈。”
社区还建立“服务换服务”机制,实现新就业群体与社区的深度融合。龙井社区幸福食堂推出价格优惠的“小哥套餐”,在“积分超市”,骑手们可用上报问题或参与服务获得的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者技能培训等。
职中社区则将微网格与就业服务结合,网格员精准摸排失业人员需求,“职等你来”就业超市高效匹配岗位300余个。
据统计,得益于区域发展与社区治理等多方面赋能,截至今年6月,14391家企业扎根纸坊,创新创业。
【谢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