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汉普瑞眼科医院迎来建院14周年。
作为中部地区眼科诊疗标杆,该院以“医疗+服务”双轮驱动,年均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医院通过引进国际尖端设备,汇聚顶尖专家团队,突破精准诊疗技术,已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全程视力、全视觉场景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医院秉持公益初心,设立普瑞慈善光明基金,为3000余位患者提供手术援助,为万余人免费验配老花镜,有效推动区域眼健康水平提升。
厚植根基
打造全周期眼健康体系
“趁孩子放暑假,带他来做视力检查。”日前,李先生带着即将小升初的儿子来到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就诊。
李先生家住武胜路,是武汉普瑞眼科医院的老病友。他回忆,自从2014年他在该院手术摘镜后,十年来一家老小的眼睛问题都在该院解决,两位老人先后接受了白内障手术,孩子也建立了眼健康档案。医院的医疗水准以及一站式的便捷服务,让他们倍感放心。
据了解,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成立于2011年,是经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设立的三级眼科专科医院,为省、市医保定点单位,也是湖北省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定点单位。医院被确定为硚口区眼健康教育基地,并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起医疗联合体。
建院初期,以张晓农、王海铭、刘垠为核心的专家团队,陆续建立白内障专科、屈光专科、儿童眼病与视光专科、眼底病专科、综合眼病等科室。在此基础上,普瑞眼科集团持续深耕荆楚,调集全国资源力量,引入沈政伟、程旭康、艾明、许泽骏、刘红山等国内外知名专家,进一步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与此同时,医院通过“传帮带”,培养了一支青年骨干力量,关念、林珊、谢娇、阮丽娟、李强、徐静、刘颖等专家接棒前行。
目前,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拥有8个眼亚专科,包括白内障科、屈光手术科、儿童眼病与视光专科、眼底病科、青光眼科、角膜病科、泪道病科、眼整形美容科,并拥有1个眼角膜库,1个医学验光配镜中心,是省内少有能开展角膜移植的医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医院已构建起覆盖“全年龄段、全程视力、全视觉场景”的三全眼健康服务体系。
科技赋能
突破眼科技术边界
“过去近视矫正以0.25度为一个阶梯,现在可精确到0.01度。”今年3月,“可视过去 可视未来”可视化屈光近视手术发布会在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举办。专家介绍,基于临床大数据和AI运算,屈光近视手术效果可提前预判,矫正精度可达0.01度,标志着屈光近视手术进入可视化时代。
作为普瑞眼科医疗集团打造的中部旗舰示范眼专科医院,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依托上市眼科医疗机构的资源,多年来持续调集人、财、物,投入临床诊疗、研究、带教,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发展由多个维度共同推动。”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业务院长程旭康介绍,医院先后引入世界主流的AMO、ZEISS等先进设备,拥有欧堡、RESCAN700导航显微镜等尖端仪器,为全眼病的诊疗保驾护航。在引进国际一流诊疗设备的同时,医院着力打造高水平医疗团队,让技术与人才相辅相成。只有医、药、护、技各个环节齐头并进,同时实现精准诊断、精确治疗、精细维护,才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准、更高效的眼科诊疗服务。
多年来,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始终坚持技术引领,先后在疑难斜弱视治疗、高难度复杂性白内障、疑难眼底玻切术等眼病治疗上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在国内各大学术会议上进行疑难诊疗案例分享。屈光专科更是领先行业,以可视化屈光近视手术全面发展,覆盖全部主流术式,实现了效果可预判性。
爱传光明
公益援助暖人心
6月25日,18岁鄂州女孩琪琪(化名)高考结束,在武汉普瑞眼科医院接受近视矫正手术,告别了困扰她多年的高度近视。
琪琪来自一个特殊家庭,父亲因脑梗偏瘫多年,母亲患肠癌需长期治疗。尽管生活困顿,琪琪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中三年成绩优异。然而,双眼高度近视严重影响着她的学习和生活。父母一直希望能在女儿上大学前解决她的视力问题,作为送给女儿的成人礼。
高考结束后,一家人的愿望梦想成真。在武汉普瑞眼科医院,专家团队通过“精准EVO ICL晶体植入术”,为琪琪解除近视困扰。与此同时,她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普瑞慈善光明基金·阳光爱眼关爱计划”发起申请,获得1.69万元公益援助,极大地减轻了治疗负担。
据了解,普瑞慈善光明基金由武汉市慈善总会与武汉普瑞眼科医院联合发起,面向特殊困难家庭及特定人群提供近视防控、近视手术、眼病手术援助。自2021年成立以来,项目累计提供手术援助3000余人,援助金额近300万元;为数万人进行公益眼健康体检,其中万余人免费验配了老花镜。同时,由普瑞眼科集团设立的天真无“斜”公益项目,在武汉地区帮助百余位斜视儿童改“斜”归正。
自入驻江城以来,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始终坚守“用爱传递光明”理念。该院业务院长程旭康介绍,医院以打造“政府放心、社会认可、百姓满意”的优秀眼科医院为目标,坚持技术突破、专科领先、服务优先,获得群众认可,年门诊量达到10万人次。未来,武汉普瑞眼科医院将继续秉承初心,为更多患者带来清晰视界,助力提升全民眼健康意识,让光明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文/吴旭晴)
值班编辑 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