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美好时光·网络文明分享大赛#7月的宜都,夏日暖意浸润着这座城市的角落。一场特殊的“青春对话”在此悄然开启——华中科技大学“社心筑梦小太阳”志愿服务队的17名学子,在宜都支教期间,被当地抗战老兵的故事与义工协会的善举打动,携手开展了“烽火岁月铸山河脊梁・支教青春续英雄星光——大学生与老兵面对面”活动,让两代人的青春在时光里交汇。
一束鲜花,一幅画作,是敬意更是联结。支教间隙,大学生们与义工协会志愿者一同踏上了探访之路。99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王斌爷爷家中,一束带着清香的鲜花被恭敬献上,旁边还有同学们亲手绘制的手工画——画里或许是迎风飘扬的红旗,或许是年轻战士的剪影,每一笔都藏着青年一代对英雄的仰望。
不止王斌爷爷,每一位受访的老兵都收到了这份特殊的礼物。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让老兵们感受到了跨越年龄的温暖。
战火故事里,藏着最动人的精神密码。 “那会儿啊,子弹嗖嗖从耳边过,谁也没想过怕,就想着往前冲,把阵地守住……”老兵们的话语朴实无华,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烽火纷飞的记忆闸门。
他们讲述着枪林弹雨中的冲锋,回忆着缺衣少食时的坚守,描述着战友间的相互扶持。没有刻意渲染的悲壮,却让听故事的大学生们红了眼眶——原来课本里的“保家卫国”,是由无数个这样具体而勇敢的生命,用热血与信念书写而成。
精神的火炬,在青春里接续传递。 “这些故事里的精神,是真正的‘明灯’。”大学生代表施锋的感慨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乐观信念,像一股暖流注入年轻的心田。
这场活动,从来不是单向的“聆听”。老兵们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而大学生们则在英雄故事里,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更像一座桥,让烽火岁月里铸就的“山河脊梁”精神,通过支教青年的脚步,继续传递、发光。
当青春遇上英雄,当现在对话过去,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相信这份在宜都悄然萌发的精神力量,会激励更多青年学子带着信念前行,让英雄的星光,永远照亮逐梦的道路。(图文来源:宜都市义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