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沃野满目新——上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亮点展示
潜江新闻网 2025-08-04 17:04

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琼艳)盛夏时节,水乡园林生机勃发:稻苗舒展,瓜果满枝,鱼虾游弋,农民的笑声沿着田埂一路流淌——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上半年,我市紧扣“千亿突破、百强进位”目标,实施“三农”提标工程,以工业思维强农业、清洁家园美农村、社会服务富农民,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交出农业增效、农村和美、农民富裕的亮眼答卷。

关键词:保供有力

【数字说话】上半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955万元,同比增长3.9%。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我市紧盯粮油生产底线目标,压实责任链条,精准推进春播春管、夏收夏管,力保双季稻种植面积稳定,用扎实的防灾减灾举措与惠农政策托底,让每一寸田块都实现应种尽种、颗粒归仓。

数据印证着丰收的喜悦:上半年,我市“两夏”作物喜获丰收,43.66万亩夏粮总产达9万吨,28.55万亩油菜总产4.59万吨。

产业振兴的步伐同样铿锵有力:

——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加工产值达14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引领产业升级的引擎持续轰鸣;

——小龙虾深加工产业链招商势头强劲,10批次“走出去”精准对接,“楚商回乡”成功签约2个项目,3.6亿元投资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四季有虾”模式取得重大突破,6万亩池塘精养与0.5万亩稻田养殖示范推广,2025年供应鲜活冬虾3万吨;

——农业微生物产业加速崛起,借势招商会议东风,与华中农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13个项目落地在即,16.5亿元总投资将催生全新产业生态。

多元发力下,“菜篮子”供应底气十足:蔬菜总产46.54万吨,同比增长3.1%;生猪出栏28.9万头,同比增长2.8%;牛羊、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供应持续稳定,为民生福祉筑牢根基。

关键词:科技赋能

【数字说话】上半年,我市农田机耕率超88%,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88.6%以上。

大暑时节,广华碧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的万亩稻田里,无人机植保、自动化喷灌、智能监测设备各司其职,田间鲜见农人身影。“物联网与大数据让耕、种、管、收全流程实现自动化,这就是无人化作业的秘诀。”公司总经理王凤鸣的话,道出了科技兴农的核心密码。

如今,20多台无人农机在此“服役”,推动稻田全程机械化率跃升至100%。这样的智慧场景正加速在全市复制:北斗智能终端新增67套、总量达1870套,180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已兑现1067.99万元,惠及769户农户、覆盖1198台机具,科技装备成为农民的“新标配”。

从“靠天吃饭”到“智能管控”,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科技赋能催生增收“加速度”,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6元,同比增长6.6%,增速领跑全省。

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2025年2万亩新建与改造任务顺利完成,2024年1万亩国债项目全面收官,为现代农业筑牢根基。

关键词:乡村蝶变

【数字说话】上半年,我市新建户厕2856户,完成率65.66%。

近日,走进积玉口镇九牛观村,水冲式公厕洁净如新:地面清爽、设施齐全、标识清晰,彻底颠覆了农村厕所的固有印象。昔日“脏乱差”的旱厕完成“华丽转身”,成为乡村文明的鲜活注脚。

从“将就”到“讲究”,人居环境的蜕变全方位展开。今年以来,我市锚定“清洁家园美乡村”目标,发动群众全员参与清洁家园、村庄清洁日等活动,乡村颜值持续跃升。

擦亮“面子”更要夯实“里子”,生态治理同步发力:8万亩大豆应用根瘤菌剂减化肥,23.3万亩次小麦落实绿色防控物资;490家规上养殖场与205户散户建立“一户一策”台账,确保畜禽粪污利用率超92%;规范农业废弃物回收,秸秆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长江“十年禁渔”深入推进,非法捕捞严打不松懈,水乡园林的生态底色愈发鲜亮。

从田间地头的丰产图景,到乡村院落的整洁舒适,再到科技赋能的产业活力,我市农业农村正以蓬勃姿态,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答卷上,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我要发布
我的主页
长江头条